孩子教我的事: Siblings

一匹黑馬的故事(下)

上篇從小學講到大學,今天再來聊聊之後發生了什麼事,這邊是比較接近現代的故事,所以不知用啥照片好,就選張比較特別一點的軍旅照吧。

  • 台南市立東光國小
  • 台南市立建興國中數理資優班
  • 保送台南一中資優班
  • 推甄進入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
  • 清大資工全班第一名畢業
  • 陸軍官校圖書館網路官
  • UIUC CS MS GPA 4.0 (全額獎助學金)
  • Software Engineer @ Truveo (AOL) (26~28歲)
  •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@ LinkedIn (28~31歲)
  •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II @ Uber (31~34歲)
  • 大學後半自己覺得這四年不管是課業或課外活動,都過得挺成功的,這也是我第一次覺得這匹黑馬總算漂亮的贏了一役,就開始想挑戰下一個等級。大概是大三的時候,我就發現以前崇拜的神人們,一個個都說要出國唸書,我知道想變成強者,就要跟強者做一樣的事,所以也跟著走了。出國唸書對台大的人來說,是再普通不過了,但是在清大,出國的人非常少(當時一班五個不知道有沒有?),不但是資訊不足,還有點自己覺得是異類的感覺。這是一條很苦的路,途中好幾次都想放棄,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堅持過來的。第一件事就是要考GRE/TOEFL,我的英文非常爛,很多人小學就英文學的頂呱呱,我則是國一才第一次學ABCD,唸書的過程一路上我都不是很喜歡英文。不過這次我很投入,還遠從新竹去臺北來欣補習,非常感謝神人同學那時候每週收留我一晚在台大宿舍,沒有這位神人同學,我大概也不會出國。我既不是台北人,也不住更不熟台北,這是我這個鄉巴佬第一次見識到,大城市真的不一樣。考GRE真的挺辛苦的,我苦讀了一陣子配上方有毅指導有方,才勉強把GRE跟TOFEL過門檻低空飛過,不過GRE只是出國唸書痛苦的開端,痛苦指數比起來就是前菜都算不了。

    大學畢業要出國唸書,最主要的門檻就是要服兵役。很多人光想到要當兵,就不如先讀研究所再說,或者選擇國防役/替代役,身為身心健全的台灣人,我以能報效國家為榮(其實是不想放棄投資兩年可以吹牛一輩子的機會)。還記得大四大家日子過得很爽的時候,我每天在系館K書考預官,偶而就會覺得有點孤獨,明明要在清大甚至台大念研究所,只是一念之間的事情(都申請上了),為什麼要在這裡準備無聊的考試。基本上唸個台清交的研究所,去竹科找個工作,當個科技新貴,是很簡單又單純的路。不過我這人天生反骨,大家都這麼做,我就不想這樣。我從小就沒考過全國性的考試,這還是第一次靠實力要硬碰硬,好在最後高分考上第一志願系統工程的預官,至少會是當個少尉,不是普通小兵,而且這個官科『理論上』挺爽的。

    當兵的故事,讓男人講幾天幾夜都講不完,很恐怖不要問,所以還是先不開啟這個話題,不過我必須要說,進成功嶺新訓的第一天,我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,五味雜陳的心情,那個畫面真的一輩子都忘不了。整個申請研究所的過程主要就發生在當兵期間,那時候發現自己決定要出國的太晚,除了成績,我沒有任何拿得出放在resume的東西,沒有研究經驗也沒有有用的工作經驗,我也不懂要去主動跟國外教授套關係,更不知道怎麼把自傳寫好,因此想申請Phd program(想要有獎學金就需要Phd program),難度超級高,但是兵都當了,已經沒有回頭路,記得我當時在陸軍官校的宿舍裡,常常都覺得自己很傻,為什麼放棄大好的前程不要。事實證明要讓自己提升最好的辦法,就是斷了自己的後路,放棄看似很好的未來,這個可以說是我後面這十年的主旋律。

    還記得嗎?老天從沒在關鍵時刻放棄我,我知道祂永遠不會。我什麼Phd都沒申請上,不過我上了UIUC跟Stanford的CS Master program,最好的事情是,UIUC的MS也給錢,就是要選做TA或RA,學費全免還每月給超過$1500。這是我申請學校的大逆轉moment。頓時我陷入了到底要自費念Stanford還是免費念UIUC的大抉擇,這是個幸福的煩惱。我跟不少人談過,都是建議Stanford的多,這是一間大家都聽過的學校,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也不容置疑,不可否認的名校的光環讓我非常猶豫。我還為此飛了一趟美國,親自造訪了這兩間學校,說實在的,Stanford那種夢幻似的校園,實在很難讓人放棄。

    最後的關鍵還是在錢,Stanford校方寄來的資料說一年的花費是美金七萬多,去念UIUC的話一年還可以倒賺一萬多,兩年下來一來一回是18萬美金的差距。小時候我爸爸老是跟我說他從小多窮的故事,我們家從來就是每一滴水一分電都要省,做任何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考慮價錢。我爸是那種一件白色內衣要穿幾十年,直到已經不知道變成什麼顏色了、破洞了,還要繼續穿,不能穿後還要當抹布的人。不過我爸媽那麼節省,為的就是這一刻,當他們兒子說可以去讀Stanford的時候,他們可以說的出口『錢不是問題』。但是我從小耳濡目染,這麼大一筆錢,我實在花不下去。我也不想當那種只是因為家裡有錢,就可以出國洗學歷而出類拔萃的人(但是如果家裡真的有錢,我還是推薦你做這件事),我崇尚的是靠自己的力量,從humble beginning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奮鬥過程。我記得強者我同學說,有人付錢讓你唸書、做你喜歡做的事情,那是多幸福的事情啊。

    不管前一步有多大的逆轉,多成功的結尾,下一步總是有個痛苦的開始。我在2006年五月底入境美國,比正常學生還早來,為的就是在暑假先修點課,順便適應美國生活。為什麼需要這麼做?因為我一句英文都不會講,也幾乎聽不懂。我的英文程度僅止於閱讀跟寫作能應付GRE/TOEFL,而TOEFL因為有聽力,讓我分數只剛好在門檻上不會被filter掉而已,而且別忘了我是鑽洞應考高手,成績跟實力,有很大的差距。總之,我就是連去餐廳點菜,人家講什麼我一概聽不懂的那種,所以我前兩三個月,都只敢去速食店那種用數字就能點餐的地方,然後祈禱別人不要問我for here or to go,當然我那時不知道這是他們在問的問題,經常回答yeah。好在我是那種像蟑螂一樣,去哪裡都能存活下來的人,我的策略就是order chicken然後配上yeah yeah yeah就對了(你夠堅持,別人會放棄的 XD),反正什麼都能吃,怎樣都餓不死。

    更慘的是,飛來美國的飛機,把我從台灣帶來的兩件託運行李(就是全部家當),都給運丟了,所以一個不會英文的人,帶了個輕便隨身背包,一個人,就直接移民美國。嗯,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這是國中的國文老師送我的一本書,在上面寫的字,我記得很清楚,這個時刻特別有感受。大學學得不紮實,這時候就完全自食惡果了,美國的課程比起台灣,那難度是天差地遠,一起競爭的人不是一個小島上的第N志願,而是全球的菁英。不管你有多輝煌的過去,You have to be humble here。這邊CS的課都要寫程式做project,我是一整個弱到不行(而且因為當兵,腦袋空轉了兩年,智商頗低),更不用說上課聽不太懂這件事了。印象深刻暑假修課的最後一週,我住的地方遭了小偷,把我的筆記型電腦偷了,裡頭有我嘔心瀝血寫了90%的final project,我出國留學的開端,真的不是很順利。Champaign是個冬天會下雪的地方,有時候真的會感覺,外面下著雪,心裡也下著雪。

    當時我心裡有一個想法推著我fight,我是代表著台灣、代表著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的,如果讓人家覺得我們很爛,以後還有多少人要辛苦的走過跟我一樣的申請過程,但是可能因為學校對我們沒信心而被拒?我下了非常多苦功,英文方面我加入了美國人的Bible Study,每週上教堂,巴著很多美國人固定每週吃飯,透過學校找了Host Family。課業方面,我就是花比別人多的時間。記得大一的時候,我從不做功課,每天只玩,有一次去別的同學的寢室準備要抄作業,我隨口說了:『哇,你怎麼都做完了,那麼爽,抄一下啊!』我記得很清楚他的回答:『我有花時間做啊,週末你們都在玩的時候,我在做作業啊!』這是很小的一件事,但是我當場被上了一課,一輩子都記得。做事情學東西沒有訣竅,就是要花時間去好好做,不是嗎?功課不會自己完成,知識不會自己進到你的腦袋,今天不努力,明天就要拜託別人。覺得別人爽,不是因為別人運氣好,而是因為別人比自己努力。最後心靈方面,我信了上帝。我記得在LinkedIn時,有次吃飯聽到旁邊的人說,覺得很有道理:『有錢人信上帝,他們感謝主給他們的一切,窮人信上帝,他們乞求主給他們一點兒,只有中產階級不信上帝,他們認為自己的一切都是自己掙來的。』我從小太順利了,沒有吃過真正的苦,以為自己很厲害,什麼都可以做得到,這段日子,沒有上帝,我撐不過來。

    我終究沒有讓自己失望,在UIUC CS除了A以外,只拿過A+,GPA 4.0。身為一個研究生,我也出了兩篇paper,分別在INFOCOM跟Sensys這兩個最高檔的conference。其實要拿個Phd,有很好的基礎,絕對不是問題,不過我深深地發現,自己很不喜歡做研究。我不喜歡那種不知道努力會不會有回報的感覺,不喜歡那種做到頂尖別人還是不知道你在做啥的感覺,太沒耐心在一樣東西花上數年,我也發現那些我respect的人,即使有個Phd,他們讓我respect的原因也都不是因為他們的研究做得怎樣,簡單來說,我更喜歡generalist而不是specialist。不過別誤會我,這個世界需要很多專業的博士帶領我們前進,只是我不是那塊料,而且我太愛optimization,讀博士這件事,實在是投資報酬率太低了。我花了很大決心才跟指導教授攤牌,說我要拿MS走人,當時我們共識是要一路上Phd的,所以他才給我錢養我,真心非常感謝他一點也不介意,並認同我應該做我最有興趣的事情,還繼續給我錢當RA,在他實驗室裡打雜。

    不只自己退出Phd,我還拉了我老婆(當時的女友)一塊落跑,快要畢業時我們開始找工作,我又再度從唸書成績頂尖的雲端掉落到現實的深淵。背景上,2008年經濟開始不行了,很多公司也慢慢地減少hiring。本來我是打算唸Phd的,所以暑假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去intern(所以我在2012年寫給CS的人從留學生到第一份工作的文章中,非常強調這個重要性),加上英文不夠好、多年積弱的coding能力不夠強(當年也沒有刷題這種事)、又沒有綠卡,我花了非常久的時間都只能被拒。相較之下我老婆有intern過、英文頂呱呱、又紮實的寫過無數的code,拿offer就是輕鬆很多。我記得我當時飛了好幾趟加州,有一趟回去後實在太累了,大病一場,那時候時實在是挺絕望的,也非常實在的考慮直接回台灣去。不過人生就是要堅持下去,就在下一個trip,我終於一舉拿到兩個小公司的offer,成功的跟老婆一起來到灣區。

    Truveo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正式工作,其實在onboard以前我非常懼怕,因為程式寫沒有多少行,很心虛,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工作是什麼樣子,不知道我有沒有辦法達到該有的標準。那時候比較阿Q,我的想法是,人家決定hire我,應該就表示我做得到,我行不行,應該是公司要擔心的事情。很感謝公司對我的信心,我也應該沒有讓公司失望。在Truveo的時候我學到很多東西,crawler要用ruby,我在上班前壓根兒沒聽過ruby是什麼東西,也沒用過database,明眼人應該能看出我有多廢、多書呆了,不過這件事讓我boost了很多自信,我慢慢發現『不會』一點都不可怕,不會就去學,然後有人給我那麼多錢讓我學東西,太爽了。這個公司只有二十多個人,不過是個精英部隊,事實也證明當時那些同事們,現在一個個都是不得了的人物,雖然不是startup(已被AOL收購),但公司就像個startup,讓我系統裡的各個環節什麼都學一點,跟培養build from the ground up的能力。

    2010年底,我發現了LinkedIn正在崛起,我很幸運地透過了兩輪的onsite interview被錄取了,當時公司挺小的,工程師一百多人,雖然薪資很低,基本上我的收入沒增加,但是我看好LinkedIn的未來,也認清了video search是在解決一個不存在的問題,我這時發現了一個公司的business is everything,如果市場不存在,或者business model不行,再好的technology都沒用。我還記得當時Truveo的大老闆強力挽留,還跟我說it's too late, you won't make money,我這個人很奇怪,老是喜歡跟別人唱反調,我就是相信未來還很有潛力,就頭也不回的走了。

    在LinkedIn的日子是我professionally成長最多的期間,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比較大scale的系統。我加入的是profile組,這個組比較忙一點,尤其一開始半年,人非常少。Profile大概是LinkedIn裡最重要的東西,新的東西推得比較緊,有什麼production issue也都比較嚴重,oncall壓力頗大。運氣好的是組上強人多(當時那些人後來都成director/VP了),我基本上感覺是整組最弱的人,我大量的從這些人身上學習,可以說是進步的飛快。當時的老闆比較賞識我(我是他第一個hire進去的人),讓我負責了絕大多數profile裡比較重要的系統,我幾乎是profile組的代言人,我應該也沒讓他失望,我在LinkedIn的三年多,他從跟我一樣階級,連升四級成為director。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為了IPO,我們需要把系統做到multi-colo,就是由我主要負責,成事後當時的大老闆說我的名字在董事會裡給表揚了。

    隨著公司每年加倍的成長速度,人後來越來越多,以前我們三四個人做的scope,後來有三四十個人做,我的角色也慢慢變成整天在帶新人、讓人問問題。我也大量的出門旅遊,活動力十足,是我Voyagers Blog寫得最勤的時候。還記得那時候有朋友曾經跟我說,很羨慕我這種又有很好的工作又到處遊山玩水的生活,坦白說,我自己也很羨慕自己,那時日子實在過得不錯。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挺不錯的,在為這個世界盡一份心力。一路以來,我都在尋找著怎樣可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,這時候清楚的知道自己有所價值。我對LinkedIn非常有信心,還記得那時候同事們經常一起吃飯,IPO以前,大家都沒什麼信心,但是我認為LinkedIn股票可以值200塊錢,大家覺得我傻,後來IPO了很多人在七八十塊慌慌張張的都賣了,我就一路憋到兩百塊左右才出手,沒想到LinkedIn最終196讓微軟收購,有時候我真的很佩服自己的賭運。

    很多人覺得我LinkedIn IPO賺翻了,其實沒有,我當年的offer因為只有一年多工作經驗,加上被low ball,造成晚我很多加入的人,都能拿到比我還多股票。不論老闆再怎麼挺我,號稱他每年都是disproportionately加發給我,我還是覺得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如此大,又對公司如此有信心,卻拿的比那些養老的或著看壞的人少,心裡不是很平衡。在LinkedIn超過三年後我跟他攤牌了,他非常不想要我走,也同意我在酬勞上是個uphill battle,就讓我自己開看要多少錢,不過我最後還是走了。有時候也覺得這是個神決定,我take了超過65%的pay cut,連第一筆發得分四年給的股票都沒拿完,2013年九月,LinkedIn的股價如日中天(~240),而去的是一個當時沒沒無聞的公司(不要懷疑,2013年Uber真的沒沒無聞)。我想起最後跟老闆說要離職,他跟我說Uber不看好,不值錢,我就告訴他:I can help them worth billions。就這樣,我在小孩只有四個月大時,離開了爽爽混大把鈔票的地方,跑去每天通車兩個多小時的地方賣肝,然後每個月能拿到手的現金只有原來的35%。

    剛去Uber的日子非常辛苦,我經常性地睡不足五小時,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經常在坐Caltrain的時候,自己在那默默掉眼淚,覺得我犧牲的不只是我自己,而是我們一整家人。不過也不是完全負面的,我負責建構的系統是付錢給全球Uber的司機的,我其實每每想到全球幾十萬個司機,每天不分晝夜的辛苦開車,為的就是養活家人,這是他們每天生活的支柱,而我的任務就是每個禮拜讓他們順利地準時地正確地拿到錢,這就足以讓我心甘情願地加班。短短的兩年,Uber就瞬間的從沒沒無聞的公司爆紅,經常霸佔新聞版面,而我當年那個financially insane的決定瞬間變成人人稱奇。很多朋友佩服我的眼光,常常開玩笑跟我說,下次要去哪家公司要跟他們說,其實真相就是,每一個神決定,在當下都是瘋狂的,都是充滿不確定甚至覺得錯誤的。

    2016年我離開了Uber,又一次放棄了大好的未來跟大筆的錢,這次會不會跟以前的每一次一樣,當下覺得傻,之後覺得神,我不知道。但是我一直覺得人生有三大資源,很難同時擁有,唸書的時候沒錢,但是有體力有時間,工作的時候沒時間,但是有錢有體力,老了退休後沒體力,但是有錢有時間,現在我能達到三項資源同時擁有,很幸福。加上小孩需要的時候可以每天花很多時間陪著他們,很值得。有些事情現在不做,以後一定會後悔,人生只有一次,我選擇瘋狂而不是平淡無奇。也或許純粹是我喜歡讓大家覺得我很瀟灑、很不一樣,這的確也已經是慣犯了。

    我離職後搬到Palo Alto,雖然搞得我經濟上很緊張,但是這其實有很大的象徵意義。我記得剛到灣區的時候,父母來拜訪,我帶他們來Palo Alto來Stanford,我是這麼介紹的:這是灣區最有錢的人最成功的人住的地方,我真的想不到六七年後我自己就搬到這兒來(即使有點打腫臉充胖子,胖子就是胖子)。『I have succeeded in my life beyond my wildest expectations』,這句話是Mellody Hobson的TED Talk: Color Blind or Color Brave裡面quote出來的,我聽了特別有感。如果你在我15歲的時候告訴我,我這輩子是拿得到第一名的,我大概會覺得你在取笑我。如果你在我20歲的時候告訴我,我能夠免費念全球Top 5的學校,我大概會覺得你瘋了。如果你在我25歲的時候告訴我,我能夠賺比超過99%美國人還多錢,我不會相信。我的過去十年人生大幅成長,之後十年會不會再給我驚喜,大概不會,因為很難想像會,但是you never know。

    至於黑馬為什麼可以跑贏?我只能說我很Lucky,不過Luck is what happens when opportunity meets preparation。感謝生命中眾多給我opportunity的人事物們,人生還很長,到底最後誰是贏家,還要等蓋棺的時候才能定論,不過我不會否認,我對自己有信心,至少我有還不錯的track record。

    Comments

    1. 真情真意 让人看了很感动 付出的一切都有回报了。

      ReplyDelete
    2. 從版主舊的旅遊部落格找到這邊....看完之後,覺得能順著本心做事真是太強大了...
      不知道版主有沒有把這個找到本心的方式傳承給小孩,畢竟客觀條件不一樣
      沒那個環境有時候就比較難學習那種心態

      明年初要帶小孩去美國第一次旅行,有點小怕阿哈哈哈
      繼續找資料中XD

      ReplyDelete

    Post a Comment